9月7日下午,我校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在钱塘校区举行。全体校领导、受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全体中层干部、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等参加表彰大会。


校党委书记杨立平讲话

校长徐小洲主持会议
杨立平代表学校党委,向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离退休老教师、老同志致以美好的祝愿。她指出,过去的一年,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党的建设和内涵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高水平大学建设正在交出一份份靓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她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她对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与要求:一是做坚定理想信念的“信仰者”。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高校的立身之本就在于立德树人。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巩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对教育事业怀有崇高信仰,始终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忠诚,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更要甘当学生人生路上的“铺路石”“引路人”,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要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严明教育教学纪律,真正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在为学、为事、为人上做学生的楷模;要坚持钻研教育教学改革,与学生一起拥抱科技变革、拥抱“泛在”学习、拥抱数字孪生,推进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重塑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宽广视野。三是做时代社会发展的“弄潮儿”。高校教师是知识分子的中坚力量、社会的精英,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繁荣联系在一起,将个人专长同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将个人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科学研究的探索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与国家同行,与时代同行,与创新同行。作为浙江传媒学院的教师,我们更要思考如何发挥传媒学科优势,勇立时代潮头,敢发时代新声,引领传媒巨舰踏浪逐波。要积极面向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产出更多教学、科研标志性成果,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要认真思考我们能为桐乡发展做些什么,积极融入到全方位服务桐乡发展中来。要砥砺奋进,勤奋耕耘,共同守护作为教师的光荣与梦想,共同铸就高水平传媒大学建设新的辉煌。

副校长姚争宣读获得校级以上荣誉奖项的表彰名单。






副校长张梁宣读一年来在科研创作、人才队伍建设及其他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荣誉的表彰名单。党委副书记徐伟标宣读“浙江省任教三十年教师”名单,校党委书记杨立平、校长徐小洲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副校长陈兵为荣休教师送上浙传祝福,校党委书记杨立平、校长徐小洲为荣休教师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教师代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文科副高组一等奖获得者,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师金叶在发言中分享了她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幸福小故事,她表示,爱永远是教育的底色,这是一场从“至拙”到“至巧”的不断革新的人生旅程,唯有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坚定教育初心,坚守三尺讲台, 才能在学生们心灵中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学生代表,2022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华策电影学院杨洋宇涵同学在发言中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敬意。她表示,浙传青年要以窗口青年的姿态,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在广阔天地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凝心聚力,助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书写传媒青年篇章、贡献传媒青年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勠力同心,砥砺奋进;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和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教师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肩负的光荣使命与重大责任,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强化师德养成,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以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为榜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敬业奉献,再接再厉,为建设高水平传媒大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两个先行”浙传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