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7820882_32219_zgysb.html?source=1
12月4日,以“面向文化强国:中国影视的新理念与新格局”为主题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与浙江传媒学院联合主办,浙江传媒学院、学会秘书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强国”进程中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承办,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线下设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两大会场。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300多所高校的5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原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平,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员丁亚平等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张国涛主持。
在第十四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的主题论坛环节,6位专家学者围绕“面向文化强国:中国影视的新理念与新格局”主题先后发言。胡智锋以《融合背景下传媒艺术生态之变局》为题,从新语境、新样态、新问题、新动能等维度论析了传媒艺术生态变局,指出技术融合、媒介融合、文化融合是当前传媒艺术生态变局的重要语境,日常化处理、现代化展示、开放化对接是传媒艺术生态变局的基本理念,其具体形式为“旧瓶装新酒”“新瓶装旧酒”“新瓶装新酒”,当前传统传媒艺术面临着价值观、审美观、艺术观层面的新挑战,新兴传媒艺术则出现“流量明星”“饭圈文化”等新症候,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文化创新是传媒艺术生态变局的新动能。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原副会长、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以《中国影视高潮的创作方向:呼应时代 超越时代》为题,梳理了中国影视发展的四次高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电影关系的五个“新”,提出不能离开时代去谈论单纯的影视艺术和创作景观,中国影视高潮的创作方向要呼应时代,也要超越时代。他指出,当前中国影视主要有两种形态占据主流:一是国家宏大主题和时代潮流的呼应呈现,二是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不断增长的美好愿望的细致表现,但显然到了该更为拓展的阶段,要超越时代局限,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互联网时代的变化、高科技时代的变化。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小洲教授以《挑战与抉择: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电影教育改革之路》为题,在比较分析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强基础、跨专业、国际化、促合作、重应用”是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当前中国电影走向世界面临三大挑战,即国际化电影人才严重匮乏、电影创作理念与技术存在差异、电影作品创作主题的文化差异,中国电影教育改革要明确目标、建强队伍、改革教学、优化课程,谋划中国电影教育新格局、把握国际电影市场风向标、培养国际化电影创作经营人才、掌握国际电影作品创作规律、创新国际电影研发机制。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媒体融合发展司原司长杨杰先生以《高新视频技术与文化强国建设》为题,探究了影视技术的趋同以及互联网发展对媒体产业的影响,回顾了网络宽带、智能终端、视频应用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超高清电视技术、超高清音频技术、沉浸式视频、VR/AR/MR视频的特点,并以湖南卫视《舞蹈风暴》和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系列节目为例,分析了高新视频技术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路径,前者创造性地采用时空凝结技术定格风暴时刻,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对抗冲击,后者以新科技赋予作品感染力,运用AR/VR/MR技术,结合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让观众感受到视觉奇观,让技术本身也产生灵感。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旭光教授在题为《新主流电影的文化空间生产及其“工业美学”反思》的发言中指出,新主流电影以主流文化、国家文化为主导,融合青年文化、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等多种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生产出一种新型、跨媒介、主流性文化空间。进入第三发展阶段的新主流电影贡献了两种“空间生产”模式,即新农村“空间生产”与战争历史“空间生产”。新主流电影不负众望,留下诸多需要“接着讲”的经验,对主流观众、复杂分众和多元受众市场的尊重,体现了开阔的胸怀,多元、包容、开阔的艺术精神和文化气度。此外,还需对新主流电影的“工业美学”进行反思,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愿景。
张国涛在题为《面向文化强国: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路径》的发言中提出,面向文化强国,中国影视须回应的三个时代命题,即如何迎接新发展阶段、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前中国影视身处重要的转型升级阶段,面临受众消费变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资本热情锐减等挑战,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庸多新少、内强外弱等问题,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路径在于,从问题意识出发,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扩大、刺激、创造受众需求,强化供给侧改革,实践工业化、主流化、产业化、本土化,实现精品化生产。
此外,本次论坛开设了16场分论坛,供百余位论文入围者发表理论观点。此外,论坛还特设了院长论坛、学科建设论坛2个专场论坛,1个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开题会和1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会。20场论坛共有210余人发言,学者们就文化强国背景下的新文科与影视教育、传媒艺术发展、中国电影学派建设、影视叙事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研究等专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学习。
当天,中国高校影视学会2020-2021年度学术成果、影视作品推优活动暨第十四届“学会奖”、第十届“学院奖”颁奖仪式举行。第十四届“学会奖”共入围作品197部(篇),其中专著35部、教材24部、调研报告7篇、论文95篇、评论36篇。第十届“学院奖”分剧情作品、纪录片、动画-数字媒体作品、短视频、声音作品几大单元。共入围作品333部,其中教师组作品134部、学生组作品199部。所有奖项名单在云端揭晓,北京主会场、杭州分会场的嘉宾向在场的获奖者颁奖,其他获奖者在线上分享了这一时刻。
据悉,中国高校影视学会2022年第二十二届年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将在南京举办,由南京大学承办。2023年年会将在北京举办,由北京电影学院承办。

出席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中国传媒大学分会场嘉宾

出席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浙江传媒学院分会场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