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广电视界公众号:中国影视如何高质量发展——这场年会给出了集智的“学界思考”!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发布时间:2021-12-06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lFZXSHkNAfu6umwmUTL0PQ

昨日,以“面向文化强国:中国影视的新理念与新格局”为主题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成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300多所高校的50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年会,并就“中国影视如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富有智慧的学界引领。


“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建设“影视强国”,“影视强国”是“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本次年会希望能够为“建成文化强国”和建设“影视强国”多贡献一份智慧、多提供一些思考,而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将其聚沙成塔、汇流成河,为“文化强国”国家战略的实现提供更多的支撑与助力。


本届年会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与浙江传媒学院联合主办,浙江传媒学院、学会秘书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组承办,线下首次设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两大会场。


1中国影视面临的新样态、新问题和新动能

年会开幕式上,学会原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从服务、交流、创新三个维度对学会38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学会的工作经验,表达了对学会新班子的殷切期待。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平介绍了浙江传媒学院在影视教育、影视实践上的基本情况。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丁亚平研究员从四个方面概括了第二十一届年会的筹备过程,并在最后向大家介绍了本次论坛主题设定的初衷。开幕式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张国涛担任主持。


第十四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的主题论坛环节开启,6位专家学者围绕“面向文化强国:中国影视的新理念与新格局”主题,从不同的专业领域、层面做出精彩发言。主题论坛由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张阿利教授主持。

技术融合、媒介融合、文化融合是当前传媒艺术生态变局的重要语境,日常化处理、现代化展示、开放化对接是传媒艺术生态变局的基本理念,其具体形式为‘旧瓶装新酒’‘新瓶装旧酒’‘新瓶装新酒’。”学会原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在《融合背景下传媒艺术生态之变局》的演讲中从新语境、新样态、新问题、新动能等维度论析了传媒艺术生态变局。胡智锋认为,当前传统传媒艺术面临着价值观、审美观、艺术观层面的新挑战,新兴传媒艺术则遭遇了“流量明星”“饭圈文化”等新症候,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文化创新是传媒艺术生态变局的新动能。


学会原副会长、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以《中国影视高潮的创作方向:呼应时代 超越时代》为题,梳理了中国影视发展的四次高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电影关系的五个“新”,提出不能离开时代去谈论单纯的影视艺术和创作景观,中国影视高潮的创作方向要呼应时代,也要超越时代。他指出,当前中国影视主要有两种形态占据主流:一是国家宏大主题和时代潮流的呼应呈现,二是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不断增长的美好愿望的细致表现,但显然该到了更为拓展的阶段,要超越时代局限,适应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互联网时代的变化、高科技时代的变化。


“当前中国电影走向世界面临三大挑战,即国际化电影人才严重匮乏、电影创作理念与技术存在差异、电影作品创作主题的文化差异。”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小洲教授,在《挑战与抉择: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电影教育改革之路》的发言中,比较分析了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强基础、跨专业、国际化、促合作、重应用”是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中国电影教育改革要明确目标、建强队伍、改革教学、优化课程,谋划中国电影教育新格局、把握国际电影市场风向标、培养国际化电影创作经营人才、掌握国际电影作品创作规律、创新国际电影研发机制。


2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路径

面向文化强国,中国影视须回应的三个时代命题,如何迎接新发展阶段、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张国涛研究员,在题为《面向文化强国: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路径》的发言中提出,当前中国影视身处重要的转型升级阶段,面临受众消费变迁、新冠疫情影响、政策从严从紧、资本热情锐减等挑战,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庸多新少、内强外弱等问题,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路径在于,从问题意识出发发现“问题单”,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扩大、刺激、创造受众需求,强化供给侧改革,实现精品化生产,工业化、主流化、产业化、本土化。


学会副会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媒体融合发展司原司长杨杰,以《高新视频技术与文化强国建设》为题,探究了影视技术的趋同以及互联网发展对媒体产业的影响,回顾了网络宽带、智能终端、视频应用的发展历程,并以湖南卫视《舞蹈风暴》和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系列节目为例,分析了高新视频技术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路径,前者创造性地采用时空凝结技术定格风暴时刻,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对抗冲击,后者以新科技赋予作品感染力,运用AR/VR/MR技术,结合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让观众感受到视觉奇观,让技术本身也产生灵感。


“新主流电影不负众望,留下诸多需要“接着讲”的经验,对主流观众、复杂分众和多元受众市场的尊重,体现了开阔的胸怀,多元、包容、开阔的艺术精神和文化气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旭光教授在题为《新主流电影的文化空间生产及其“工业美学”反思》的发言中谈到,新主流电影以主流文化、国家文化为主导,融合青年文化、平民文化、商业文化等多种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生产出一种新型、跨媒介、主流性文化空间。进入第三发展阶段的新主流电影,贡献了两种“空间生产”模式,即新农村“空间生产”与战争历史“空间生产”。陈旭光认为,还需对新主流电影的“工业美学”进行反思,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愿景。


3“双推优”学术成果显著

年会收到疫情的侵扰,在只有不到三个月的征集时间里,第十四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共收到论文投稿200余篇,经遴选共入围171篇,制成论文集1360页。为此,本论坛开设了16场分论坛,供论文入围者发表。此外,本论坛还特设了2个专场论坛(院长论坛、学科建设论坛),1个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开题会和1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会。


院长论坛

20场论坛共有210余人次进行发言,学者们就文化强国背景下的新文科与影视教育、传媒艺术发展、中国电影学派建设、影视叙事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研究等专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学习。

昨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2020-2021年度学术成果、影视作品推优活动暨第十四届“学会奖”、第十届“学院奖”颁奖仪式如期举行。第十四届“学会奖”共入围作品197部(篇),其中专著35部、教材24部、调研报告7篇、论文95篇、评论36篇。第十届“学院奖”分剧情作品、纪录片、动画-数字媒体作品、短视频、声音作品几大单元。共入围作品333部,其中教师组作品134部、学生组作品199部。

所有奖项名单在云端揭晓,北京主会场、杭州分会场的嘉宾向在场的获奖者颁奖,其他获奖者在线上分享了这一荣耀时刻。颁奖仪式由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乘虎主持。


据悉,中国高校影视学会2022年第二十二届年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将在南京举办,由南京大学承办。2023年年会由北京电影学院承办,花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