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969745974131201223&source=share&cdn=https%3A%2F%2Fregion-zhejiang-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6969745974131201223
3月1日,浙江传媒学院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钱塘校区签署了跨校合作课程协议,双方共建共享优质通识课程,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授课,积极推进校际间优质教学资源互动共享。
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要求文科教育实现存量优化+增量更新,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需要吸引政府、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以资源共建共享为原则,深化各方合作,实现新文科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针对目前政产学研协同培养传媒人才存在的各主体协同性不足,尤其各方资源共享路径不畅等主要问题,浙江传媒学院开拓破题新思路,积极探索资源互动共享协同育人新途径。
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李文冰指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科优势突出,浙江传媒学院传媒行业特色鲜明,两校各具特色、文理互补。此次校际间共建共享优质课程,以“优势互补、文理互通、共同发展”为原则,开设跨校合作课程,是构建和完善育人资源互动共享、协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双方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授课,实现了校际之间的优质教学资源互动共享,是推进校际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新举措,探索了一条新文科新工科建设的新路径,为人才培养特别是多校共生大学城内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根据协议规定,浙江传媒学院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将在每学期向对方开设3—5门优质通识课程。首期相互开设了《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舞台灯光设计》《影视摄制与社会发展》《趣味医学》《舌尖上的人工智能》《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分析》等6门体现两校各自特色的优质传媒素养和科技类通识课程。下一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校—校协同,畅通协调沟通机制,优化协同育人体系,搭建协同培养实践教学平台,探索更多多方协同培养人才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