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光明网:陈洪标386米书法长卷在浙江传媒学院展出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发布时间:2022-10-28

原文地址:https://share.gmw.cn/news/2022-10/27/content_36118293.htm

“这幅百米长卷《学‘习’笔记之百种精神》,有些精神我们还真不熟悉,比如38年前提出的‘高度节约精神’,这次展览让我们长知识了!”

“党章和党史内容,也可以写成书法,这样的形式挺新的,也挺吸引人!”

“这长卷上的字,怎么是透明的!每个笔画的笔迹很清晰,还很立体!这也太神了。”

“这么长的百米书法长卷,还真没见过!这得该花多长时间才能写好?”

学生在现场观展。

近日,浙江传媒学院宣传部、中共杭州市钱塘区委宣传部、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国学文化专委会、杭州市钱塘区文联等联合主办“陈洪标百米书法长卷展”。三幅共386米长的百米长卷全部展开,成为浙江传媒学院传媒大道上的一道壮观的艺术风景,引起了师生的广泛关注,纷纷表示学校举办这样具有传媒特色的活动很有意义,很受震撼也深受教育。

对于举办这样的活动有哪些意义?对此,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长孙保胜在致辞中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时机非常好。这个时候举办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二是内容非常正。三个百米长卷的内容,都是紧跟党的理论最新成果,包括对四个自信内容的展示。三是用情非常深。陈洪标是浙江传媒学院业余从事书法研究与普及的一位杰出代表。这种创作凝结了他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之心。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社会组织党委委员、文化类总支书记薛年勤在开幕式上讲话时说:百米书法长卷创作者陈洪标同志爱好书法,很有情怀,又有毅力,一个人创作出这三幅百米书法长卷,很不容易。这种创作精神非常宝贵,值得倡导。

陈洪标三个百米书法长卷作品。

创作这三幅长卷陈洪标花了多长时间?他在接受记者现场采访时,讲述了几个小故事小细节,令人感动。

三幅长卷从2018年校报出40个版的校庆40周年特刊时,产生了在建党一百周年创作一百米长卷的设想开始,前后用时共4年,在去年和今年的紧张创作时期,一般早上六点开始,写一个多小时,晚饭后写三四个小时,周末和假期基本是写七八个小时。

这期间因为长时间的站着写,加上左倾的书写姿势,左脚得了静脉曲张,还得了肩周炎,钻骨头的痛;脖子像长颈鹿一样,一直向前伸,要收回来却不容易;头的转动更机械了,要开启慢动作模式,颈椎骨还是发出了要碎掉的沙沙声。

在完成第一幅百米长卷,陈洪标就发现自己写长卷的时候,头越来越低,脸离写字台越来越近。查了眼睛,近视还是1200度,度数没有再深下去。不是眼睛的问题,是颈椎。

于是,他把用淋浴房一块钢化玻璃拼的写字台,往上把台面抬高了30公分。但是台面抬升后,他的右手却不干了,连落笔都不知道怎么使劲了。他就一遍一遍地训练右手,让它服从新的高度,尽快适应。

对于颈椎的问题,到医院打针灸做推拿,医生让他停下来不要写了,要不然治疗没有什么效果,但他还是继续写。因为这是学校的一个艺术基金项目,他要全力以赴及时完成。

陈洪标说,四年创作百米长卷中,最大的快乐,就是每次进入了书写的状态,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有时候写了七八个小时都停不下来,饿了,就往嘴里塞点面包了事。脚底板实在站疼了,吃不消了,才坐下喝点水,缓和一下,又继续。他坚信一个事实,有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没有付出一定没有收获。

用淡墨在生宣上写的166米《学“习”笔记之百种精神》书法长卷的落款。

用淡墨在生宣上写的166米长卷局部。

陈洪标曾在《浙江日报》等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担任过县报社长兼总编辑,先后获全国、省级新闻奖和文学奖80多项。出版个人著作16部。现在是《浙江传媒学院报》副主编,也是拥有300多万粉丝的一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一些同事眼里,他是个全才,也是一个奇才,更是一位书法家。但陈洪标自称半个作家都算不上,半个自媒体人还是很勉强,更不可能是书法家。

他创作的第一幅和第二幅百米长卷,从去年5月预展到今年9月,先后5次在杭州、桐乡和兰溪等高校、中学和社区展出,每次反响都很好。

(浙江杭州10月14日讯 文 姜镇鑫 吴 琳 林子然 顾心言 徐颖倩 摄影 刘时兵 陈薇宇 查逸文 鲍芳婷何 为 喻新凯 韩林璇 常艺菲 黄莉茵 阮叶灵 秦艺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