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FDWEuH81Qckca8o59_X3dQ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
火种采集仪式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
大莫角山举行
来自全省9所高校的共计19名采火使者
一起参与了这一庄严时刻
带你解密火种采集幕后的故事
👇
圣地良渚第一次采集亚运火种
2019年7月6日
良渚古城遗址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标志着它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年文明
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的良渚古城采集亚运火种
寓意着在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点燃了象征亚洲大团结的
体育之火、文明之火、和平之火
能更好地向亚洲人民展示
中华文明的古老悠久和中国人民的美好心愿
为何将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采火装置
设计成玉璧造型
火种盒的放置台设计成玉琮造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介绍到
玉璧和玉琮是五千年良渚文明的
重要代表性玉礼器
璧象征太阳的光芒,琮象征着神权
玉琮不但雕琢有神人兽面的纹样
而且外壁有四角和四个直槽
呈现出四面八方、天人合一
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宇宙观模型
“这跟亚运会的体育精神完全一致
蕴含了火种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美好理念
完美契合了杭州第19届亚运会口号
‘心心相融,@未来’。”
方向明激动地说
19位幸运儿第一次成为采火使者
采火使者为什么是19位?
火种采集仪式总导演张晓峰给出答案:
“19位采火使者,数字‘19’寓意第19届亚运会。”
“得知自己是采火使者的时候,
既激动又自豪,同时,深感责任重大。”
采火使者浙江传媒学院学生王呈鹭说。

事先演练镜头/画面
采火使者不仅要体现杭州城市特质
更要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
“她们每周都要接受形体、亚运通识等
系统培训,一遍遍完成现场彩排
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
火种采集仪式流程每天要‘走’上百遍。
辛苦但有意义。”
浙江传媒学院教师、采火使者领队林钊逸表示
事先演练镜头/画面
6月15日上午的火种采集仪式现场
19名身着白色服饰的采火使者缓步登上台阶
王呈鹭手持采火棒,走向采火装置
少顷,光明而神圣的火焰亮起
实践与理论并重 传播亚运文化
在经过层层选拔后
脱颖而出成为采火使者
又历经三个月的艰苦训练
终于点亮圣火
这期间都有怎样的感悟与收获?
一起聆听她们的心声
👇
作为采火使者之一参与亚运火种采集是我作为亚运会志愿者的荣幸,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出现在亚运会的采火仪式上是我作为浙师学子的荣幸。站在亚运这一国际平台上,我感受到了我作为中国青年的形象与使命。
亚运火种采集过程中,紧张与兴奋的情绪一直在我心尖翻涌。我能做的只有控制住它们,尽全力严谨地把每一动作做到最好。
——蒋松哲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212班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能够参与到杭州亚运会,并有幸担任火种采集仪式的采火使者,是无比光荣和自豪的。这种自豪源自我们身处的伟大时代、源自我们青年的担当作为。在杭州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希望我和同伴们采集到的亚运火种可以点燃激情、传递友谊。在接下来的亚运时间里,我也会继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积极参与到各项亚运活动中去,将亚运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王呈鹭 浙江传媒学院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21礼仪1班
经过近三个月的采火仪式准备阶段,在6月15日上午,仪式圆满结束。回忆这三个月以来的点点滴滴,有导演严格的要求、有脚上磨破的水泡、有烈日当空的汗流浃背,也有伙伴之间的欢笑打闹、老师与亚组委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通过亚运会采火仪式,我学习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源远流长的良渚文化更是印象深刻。希望通过这次采火仪式,能够把我们心中的热情传递给大家,让“人人亚运”蔚然成风,心心相融,@未来~
——王雨嫣 浙江传媒学院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22双播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