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王柱国,今年六十八。
他用三十年写了本小说,叫《宁静的大山》,纪念青春和友情。
他拉不到赞助,卖房得了7万元,4万出了书,3万买了面包车。
他从昆明出发,3年驾车4万公里,他走过无数的城市,就差新疆西藏台湾没去过。
他正在第四次自驾全国签售的最后一站:杭州。
2011年11月30日早上,浙江传媒学院荔枝园餐厅左侧马路边停了一辆插着红旗的面包车,车前围了一圈学生,王柱国就在人群中央。自带的便携式小木桌,粉色的水桶倒扣作凳子,王国柱站起身,双手将书递给传媒学院10广电新闻班的刘鹏林同学,说:“我给您留了电话,有想跟我交流的,还可以跟我联系。”书上签着“刘鹏林同学,雅鉴”,还有他的签名和电话。
他是来出售故事的 也是来收集故事的
王柱国带来的书叫做《宁静的大山》,是一本描写中国地质勘探的长篇小说。第一行小字“把青春献给祖国”,王柱国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为了祖国奋斗拼搏,尽情挥洒青春的热血。
王柱国说,他巡回全国签售,不仅仅是在出售故事,也是在收集故事。
他有一个厚厚的记录本,翻开后,里面密密麻麻记录有售书的内容。像一本日记,又像一本账册,或者说是一本通讯录。
在记录传媒学院这一站情况的这一页上,像日记一样记录着:“2011年11月30日,浙江传媒学院。阴、降温、大风。”在“华东师范”的这一页上,用红笔写着“创造了上午售书新纪录!”
而下面,都一条一条记录着读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张杰的姓名边上打了五角星,李凌菲姓名旁边就用红笔备注了“小老乡”,李建亮的姓名下面就加了双横线。王柱国说,加双横线的是老师。
“打星的是有故事的。”王柱国指着浙江理工那一页中张杰这个名字,说道,“他之前在网上知道我的,还跟我交流了不少的。他是有故事的,我要把他写进我的下一本书里。”
据了解,王柱国根据售书经历写作的《巡回全国售书日记·札记》上部已经出版,并且其中的2500本已经在这次巡回售书中卖完了。接下来他还要根据这次巡回记录的故事和经历写作下部,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都将成为他创作的内容。
学生:为精神我买这本书
为时一天的售书活动,引来了一阵又一阵的人群。
浙江传媒学院10广电新闻的张曦睍同学,一大早六点起来,赶去买他的书,买了3本。张曦睍说,他的精神很让人钦佩,就冲着他的这种精神,我也得去买这本书。
11月29日15:20,微博上一名叫“Flex_臣”的网友说:“食堂旁边有位老人,七十多岁了,在卖自己的书。精神令人钦佩。我出于同情心和好奇心买了本,他连连感谢我。并留下赠言:三思而举步,白折不回头。”
微博名为“拖拉天后華麗麗”的同学30日发布微博说:“今天王柱国老先生巡回高校售书到了我们学校,老人的硬朗跟谦逊,智慧坚定的眼神,让我想起外公。”
王柱国说,带出来卖的4500本书即将售罄,售完最后这两百本他就要回家了,之后的这几年也不太可能再出这样的远门了,毕竟年纪也大了,浙江传媒就是他这4年的句号了。
克服困难4年走遍全国
为纪念自己与“老战友”之间的深刻友情,纪念自己奉献给祖国的青春,他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老人,用三十余年时间,在2002年完成一部45万字的小说《宁静的大山》。
大功告成之时,出版却成了问题。王国柱跑了许多熟悉的不熟悉的地方,磨了多少嘴皮子,也没能拉到赞助。无奈之下,王柱国做出了一个让亲友十分吃惊的决定:卖掉房子,自费出版。
决定已经公布,引来了几乎所有亲友的反对。但最终王柱国还是坚持把房子卖了,用所得的7万块钱出了书,买了辆面包车。
王柱国开来的六座面包车,就是他4年吃住的家。副驾驶放着一个装着衣服和毛巾、热水瓶等日用品的箱子,后面四座一半摆书,一般还堆放些杂物。
他说,他拿书出来卖根本不赚钱,起初还亏得厉害。刚开始卖书的时候无人问津,总愁着,“这连油费和过路过桥费都不够啊。”之后他总结经验,要去爱书的大学生群体中售卖,于是便开始了全国高校之旅。
“每本书可以赚三块八毛,两本书就是一升油。”王柱国拿着用掉了漆的夹子夹着一沓十元钞票,“今天这不仅够了车旅费,吃饭的钱都有了。”
在来到杭州之前,王柱国已经几乎走遍了全国。“我除了新疆、西藏没有去过,每个城市我都走过了。”他好像挂了霜的眉毛下面,深凹的眼睛突然转了一下,说,“还有一个省没有去过,你们猜是哪里?——是台湾!”周围的人群乐了。
希望有人能把它拍成电影
王柱国每签一本书,都会在书的扉页上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并嘱咐道“想跟我交流还可以跟我联系。”因此有不少买了他的书同学还一直与他保持联系。
南京某高校的张文(化名)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经常发短信。一开始张文喊他“王老师”,后来喊他“爷爷”,现在都直接喊他“老爸”啦。二人感情甚好,经常交流。王柱国也说,正是这些人,给了他坚持的勇气。
王柱国说,其实他最大的希望并不是出名、挣钱,而是希望这样的故事被更多人了解。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地质勘探队的不为人知的事迹,了解那群默默奉献的人,了解那段高尚的青春。
“我一直希望这本书可以被翻拍成电影。”王柱国表示,由于自己的力量有限,接触不到编剧导演等,于是便成为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他希望,通过这样不断的努力,这样的梦想能有实现的一天。
责编:江汾
连接:http://gov-hzrb.hangzhou.com.cn/system/2011/12/01/0116420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