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报道网:12438朵“小浪花”快乐绽放残运会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发布时间:2011-10-19

中国报道浙江讯(记者龚读法叶晨俐)10月16日,在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8名礼仪志愿者分立会场两侧,自始至终保持微笑。她们正是残运会12438朵“小浪花”中的成员。

“小浪花”是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的志愿者的昵称。会场内外、赛场内外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这些“小浪花”的身影。他们身着蓝绿相间的统一服装,志愿者的标志中含有钱江浪潮的图形,也寓意着1.2万朵志愿的小浪花,最终汇聚成滚滚的钱江潮,汇入志愿者的爱心海洋。

据统计,本届残运会共有赛会普通志愿者12163名、礼仪志愿者275名,服务涉及宾馆、场馆、机场、车站、新闻中心等47个场馆80个服务点。

无私奉献的“小浪花”

“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第八届残运会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团省委副书记苗伟伦对本次残运会志愿者的工作评价颇高。他说,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就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许多志愿者来自学校,平日里他们一般都是七、八点起床,但在残运会期间,却必须要提前到五、六点。沈樟彪是浙江大学研一的学生,他说自己扛过水、送过饭、淋过雨,同时,他告诉记者,浙江大学的志愿者团根据学校的校训,集体取了个名字,叫“求是小浪花”。他们在网上开通了自己的微博,记录志愿者的点点滴滴。

10月14日,“求是小浪花”赛后控制中心组发了一条微博说:“当志愿者工作真正开始的这一天到来之前,我是真的不曾想会是这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艰难。天还没蒙蒙亮的时候就集合,撑着沉重的眼皮,迈着沉重的步伐,总觉得自己会坚持不下来。可后来站到赛场边的那一刻,看到残疾运动员还坚持不懈努力地跑过来的那一刻,听着观众区爆发出阵阵热烈掌声的那一刻,一切疲惫都化作了动力。”

“志愿者工作总时间约753948小时,以2011年杭州市非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10.7元/小时计,共创造劳动价值8067243.6元;以2010年杭州市平均工资标准19.89元/小时计,共创造劳动价值14996025.72元。”苗伟伦表示,本届残运会的志愿者是历届残运会以来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

志愿者们或许都不会想到,其实他们创造了这样大的价值。浙江工商大学的李茂思服务开幕式的检票工作,他说:“我们的岗位在黄龙体育中心每一个出入口,我们背对国家领导人,背对天王陈奕迅,背对精彩的开闭幕式,但我们坚守岗位,无怨无悔!”

浙江特色的志愿者工作

与往届残运会相比,本次残运会的志愿者工作创新成立了100人的志愿者督导团队。

苗伟伦介绍说,赛事期间,督导志愿者采用走访、调查、督查等形式,对志愿者在服务期间的形象、工作纪律、工作态度、服务成效、应变能力等进行督导检查,并每日提供高质量的督导报告和工作建议。

志愿者们一般都是服务他人,但在这里,他们也会“被服务”。杭州本地的志愿者大都回学校或回家休息,但一些外地赶来的志愿者们,残运会志愿者工作部同样做好了保障工作,用苗伟伦的话说——“相当给力”。服务期间,外地来杭的志愿者的住宿、餐饮、交通灯,一律纳入组委会的统一保障。

浙江传媒学院为金华志愿者提供从基本生活保障到人文关怀的全面支持。在休息时间还特别安排志愿者观摩电视节目录制活动,保证志愿者做到劳逸结合。

每一个志愿者团队还推出自己特色的志愿服务。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利用自身特点,设计制作了爱心服务卡;田径场馆内,浙江大学来自不同省份的“小浪花”将精心制作的“老乡缘一家情”祝福卡片送到34个“老乡”运动员领队受伤。

问及为何要当一名志愿者,沈樟彪给记者的答案是——“爱、责任、快乐”。参加本次志愿活动,让他更明白,要爱自己,爱他人,更要将快乐传递给他人。志愿者服务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

更为有趣的是,在志愿者中间,他们也不断制造着快乐。就在10月15日,“求是小浪花”中的一员生日,收到一个大大的惊喜。当不知情的他,接到队友电话催他赶紧回到休息室时,还以为出了什么紧急状况,殊不知,等待他的,正是所有队员的祝福!

链接:http://www.chinareports.org.cn/Article/GNSH/201110/38491.html

上一条:中国青年报:“魅力女生在成长”公益讲座开讲

下一条:桐乡新闻网:传媒学院凤鸣大讲堂面向桐乡市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