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荷奖”第二届中国青年数字电影大赛落幕
评委麦家:年轻人把内心张扬出来很重要
本报记者 王金帅
“这次评奖过程中,我没有接到一个人情电话,评奖的过程非常公正。”昨天,“金荷奖第二届杭州青年数字电影大赛”在浙江传媒学院举行颁奖典礼,历时数月的评奖落下帷幕。评委之一、作家麦家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金荷奖”的评选过程非常公正、透明。
昨天出席颁奖典礼的还有评委会主席、导演尹力、何群等众多影视界的“大腕”。“金荷奖”共设置了17个奖项,最佳电影《在风中飞》获得了5万元创作扶持资金,而在网上获得25万人次点击率的《欢欢》获得最佳网络人气奖。
中国动画也能很“哈利·波特”
沈乐平:高端人才依然稀缺
昨天,率先颁出的是在校学生组和校外青年组的“最佳动画片奖”,共有6部动画片获得这一奖项的提名,其中《我很勇敢》和《38度》分别获得两个组别的“最佳动画片奖”。
《我很勇敢》一开头就通过光影效果营造出诡异的氛围,身披黑色斗篷的“死神”踱步到一个小男孩前,浙江传媒学院的小高觉得这一片段的死神形象设计得很西方化:“有点像《哈利·波特7》里面那段动画里的死神,而且细节做得真的很好,你看那个只剩白骨的手指那么灵活,我都不知道国内动画片也能做出这样的效果。”逼真的效果也获得了其他在场观众的赞叹。
而《38度》则是描述了一个老人在38℃的夏天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一台破旧的电风扇,跟在他屁股后面给他吹风,充满想象力。
另外四部获得提名的作品分别是《月亮船》、《距离》、《萝卜人银河历险记》和《自画像》,四部作品风格迥异,也收获不少掌声。
在颁奖结束后的“名人面对面”环节里,来自中国美院的学生向评委之一的著名动画导演沈乐平发问,希望他能给国内从事动画创作的年轻人“指条明路”。
沈乐平认为,近几年,国内动画作品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精品却没有增加多少。“年轻人要把握住机会,试着寻找和企业合作的机会,其实像《我很勇敢》这样创作团队是很有才华的,很多动画企业迫切需要这样的高端创作人才,我自己的公司就很需要。”
至于目前国内对动画片的审查制度是否过严,沈乐平说:“自己搞原创的年轻人,不要觉得受到了很大约束,新人总希望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我相信在能通过审核标准的范围内,我们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观、道德观的作品。”
专注于小范围的作品不被评委看好 麦家:把内心张扬出来很重要
在校学生组中,《邮梦人》获得了最佳剧情片奖,这部电影也是评委麦家极力推荐的一部。《三道口》则获得校外青年组的最佳剧情片,而当天最大的奖项最佳电影花落风格平实的《在风中飞》。
《邮梦人》充满了童话色彩,讲述的是一辆火车上的一个旅行者,在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旅行箱,打开之后发现里面有一只白色的兔子、一列彩色的发条列车、一张似曾相识的明信片等,都仿佛是自己童年时的回忆,于是,这个旅者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行。
整部影片没有对白,而且几乎没有剧情,只有画面、音乐和男主角的表演,里面的道具都非常的俏皮。《邮梦人》也一举获得了最佳剧情片奖、最佳视觉效果奖两个奖项。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部,没有故事和对话,但是把一个创作者的内心都张扬了出来。参赛者都是年轻人,他们有大把的时间来学习创作的过程,但是要把自己内心的成长看清楚,这个是很难的。”麦家毫不吝惜自己对该作品的喜爱,他表示期待《邮梦人》的创作团队zoo’s work能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而最佳电影《在风中飞》则获得尹力、何群等评委的认可,获得了最高的支持票数。“电影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风中飞》对准当下,有了创作者自己的情感就一定能打动观众。”尹力说。
但尹力也表达了对某些参赛作品的失望,他说:“有一部分作品,专注于小范围、象牙塔式的情感,希望他们能从‘小我’中跳跃出来。总之,我寄希望于未来的创作者们,希望他们能创作出更好的电影作品。”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
链接:http://news.163.com/10/1130/04/6MNA55LL00014AED.html